历史主题:2329 回复数:21302发新帖
历代皇帝中,朱元璋的故事最多,从小时候给地主放牛,一直到驾鹤归西,段子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比一个奇葩,今天作者带给大家的是一根头发引发的故事。在民间野史中,朱元璋仁慈的一面比较少见,反倒是动不动发怒杀人,什么功臣、宫女、和尚、种瓜的老农、吃瓜的群众,分分钟被他搞到人头落地,这回倒霉的是个厨子。话说有一天朱元璋正在用膳,本来吃的挺香,却无意中发现饭菜中有一个根头发丝(皇帝果然好眼力,名副其实的明察秋毫)。吃饭吃到头发的事想必大家都遇见过,虽说有点恶心人,但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最多把饭店经理或老板叫来教训一顿,让饭店重做一份或者加送一道菜,然后给个差评,这事儿就过去了。如果在家里或食堂吃饭,即便发现头发也只能自己挑出来,找不到人发脾气。可朱元璋是皇帝,饭菜里发现一根头发不仅是卫生问题,万一下回发现一根骨刺,把皇上卡出好歹怎么办?这是安全问题!老朱找人叫来当值的厨子,向他展示了这根头发丝,旁边的人都替厨子捏了把汗。厨子仔细瞅了瞅,然后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答道,“回陛下,这不是头发。”“哦?”朱元璋奇怪了,“不是头发是什么?”对方仍是不慌不忙,“此乃龙须也!”所谓龙须当然是假的,因为所有人都听出来他的意思了——这是陛下您的胡须啊!朱元璋一听,下意识地捋了捋自己那把潇洒的大胡子,结果果然掉下来两根毫毛,看来自己错怪对方了,便不耐烦地挥挥手让对方退下,这次“头发风波”宣告结束。这个厨子的反应不可谓不快,而且深通语言表达艺术,如果直接告诉皇帝“这不是俺们的头发,是你的胡子”,绝不会有好果子吃。如果承认是做饭掉进去的头发,同样免不了惩罚,“龙须”的说法既撇清了自己的责任,又给足了皇帝面子,顺便轻轻拍了皇帝的马屁,让他不会发火,实在是高明至极。当然,这种颇为投机取巧的回答也要看人下菜,有的皇帝根本不吃这一套,这样说会被认为“油嘴滑舌,为人不老实”,可能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所以说语言表达艺术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1093102022/5/8 11:05:58
喜欢归喜欢,但朱高煦这个货色真的不适合做皇帝,朱棣的发妻徐皇后当年就劝过朱棣,如果朱高煦做了皇帝,那么天下的百姓全都要遭殃。朱棣膝下的四个儿子,有三个都是徐皇后所生,幼子生母不明而且早夭。这三个儿子,长子即仁宗朱高炽,次子汉王朱高煦,三子赵王朱高燧,虽然同父同母,但三人的性格完全不同,尤其是朱高炽跟朱高煦之间。朱高炽长得很胖,喜欢安静,好文不好武,非常儒雅,而朱高煦长得更像朱棣,而且性情暴戾喜欢舞刀弄枪,相当勇猛。按照规矩,作为长子的朱高炽一开始就是朱棣的继承人,但朱棣觉得朱高炽不像自己,所以不是很喜欢,而更加喜欢次子朱高煦,这也让朱高煦有了夺位的心思,可后来朱棣放弃了。一个人人拥护,一个声名狼藉朱高炽是燕王朱棣的长子,年少时曾前往南京读书,朱元璋虽然是打出来的皇帝,但他非常喜欢温文儒雅的朱高炽,他亲自册定朱高炽为燕王世子。那时候,朱高煦也跟着长兄前往南京读书,但他性情乖张,在应天府整天惹是生非,连自己舅舅都不放过,朱元璋极其厌恶朱高煦。也因为朱高煦,朝廷中的大臣们对朱棣多有不满,认为其教子不善。但说朱棣教子不善也不对,因为同样作为朱棣之子的朱高炽,却崇尚儒学,谦谦君子,在朝野当中颇有美名,大臣们对于朱高炽也都交口称赞。不仅仅是前朝的文臣们更加支持朱高炽,即便是朱棣的王妃徐氏,也就是朱高炽与朱高煦的生母对于儿子是什么人,也说得明白,朱棣也想过改立储君,被徐氏极力劝阻。朱高炽的治国之才远胜于朱高煦不管是靖难之变当中,还是永乐时期,朱高煦跟着朱棣,的确是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武将之中颇有人气,但这并不代表多数人支持他。明朝时期主流还是文臣的天下,朱高煦在前方带兵,而朱高炽也没闲着,在巩固后方。朱棣常年在外征战,花费巨大,几乎都是朱高炽监国管理朝廷,如果没有朱高炽好好经营江山经营国库,朱棣根本没那么多钱打仗,也无法安心冲锋。朱高炽长得胖,好静不好动,但这对皇帝来说无所谓,他有治国之才才是最重要的,而朱高煦就算是武功再高,军功再盛,没有治国能力,还是白搭。明朝洪武、永乐时期接连用兵,加上下西洋、征伐交趾等耗费惊人,将来的皇帝要收拾的烂摊子非常多,朱棣心里很清楚,朱高煦根本不适合做皇帝,也不能做,免得弄垮了江山。礼法问题不能胡乱变更在古代,礼法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朱高煦跟朱高炽一样都是朱棣发妻徐皇后所生,但朱高炽是长子,朱高煦是次子,那么朱高煦的继承顺序就要往后。甚至于在古代,朱高煦作为次子,他的继位顺序还要排在朱高炽长子朱瞻基后面,这也是当年朱元璋传位朱允炆,而不是其他儿子的重要原因。朱棣自己夺位,原本就违逆礼法,留下了很多的诟病,他不能再雪上加霜。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当中,把明朝继承的规制说的清清楚楚,如果随便改动,那么就等于是动摇明朝的原则,这在古代不是个随便的问题。朱高炽作为长子,还是朱元璋所定的世子,他没有任何过错,朱棣也没有理由废长立幼,历代废长立幼引发风波是小,动摇江山朝廷才是大事。朱高炽有个好儿子古代的皇帝与很多大家族的家长,在挑选继承人的时候,对于将来也看得比较重,因为自己的寿命有限,能够择定的继承人也有限,如果能多看一代,当然是好事。虽然朱棣不喜欢朱高炽,但他也不否认朱高炽能力与品性都非常出色,如果继位,肯定能够做一个好皇帝,而且更重要的是,朱高炽的继承人朱瞻基也让朱棣很满意。传说朱瞻基出生的时候,朱棣“玉圭入梦”,之后成功靖难夺位。不仅如此,朱瞻基的生母张氏十分孝顺,徐皇后去世得早,宫廷事务大多都是张氏打理,而朱瞻基文武双全,朱棣认为朱瞻基很像自己,对于张氏与朱瞻基母子,朱棣都很疼爱。朱棣只是不喜欢朱高炽的性格,对于其能力还是承认的,而且朱高炽有朱瞻基这样让朱棣满意的继承人,这就让朱高炽比朱高煦拥有更大的优势,这也很重要。
32102022/5/8 10:59:54
我们如果用刘关张之间的关系来决定蜀汉政权的排位难度很大,其结果将是一个“见仁见智”的看法而已,也不考虑后来历朝历代对关羽的“帝王”化谥号,应该以历史真实的角度弄清楚刘备汉中称王时,蜀汉重要大臣本来的位置,就可以对号入座,顺序排列就一目了然。?关羽致宦档案揭秘刘备在乡下聚集兵力讨伐黄巾军,任平原(山东德州)相时,关羽、张飞任别部司马,各带一支人马。“司马”称号有两种级别,一种是高级的如各类将军的属官,将军府秘书长。关、张是属于县一级的别部司马,是低级别的校尉,士兵满员时可达千人,到天花板也就是一个团长。“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斩首颜良后)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三国志.关羽传》)汉未时,偏将军的地位低于杂号将军,与裨将军为一个级别,到天花板也就是一个副军长。曹操封的“汉寿亭侯”是朝廷的正式爵位,主要有王、公、侯三个大等级,侯爵的范围较大,有县侯、乡侯、亭侯之分,关羽的亭侯,是县乡村三级中的乡镇基层行政单位,与亭长刘邦可以平起平坐。“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冦将军。”(《三国志.关羽传》)太守乃文职、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荡冦将军属于杂号将军,名称繁多,都是自己封的。“二十四年(即建安年号,公元219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三国志.关羽传》)汉末三国时期武官的级别一共有18个,前将军为第五个级别之首,它正式归类于四方将军,即前、后、左、右分掌各方军权。类似于区域性的司令。常规最大的军职是大将军(统率全国军队),以下为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第五才是四方将军。为啥子蜀国军界第一将军没有得到这个职位呢?陈寿先生笑而不答,看来有难言之隐;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刘备仅为汉中王,没有称帝,因此暂时“虚位以待”,留下空间,称帝时才给关羽一个交代,一个惊喜。所以关羽至死都只是一个前将军!?由农村到城市一一诸葛亮的致宦密档建安十二年(207)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处叫隆中的山乡,在此“躬耕陇亩”的诸葛亮跟在四十七岁的刘备后面,到江湖去实现自己“管仲、乐毅”的理想抱负去了,时年二十七岁......“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不是荆州)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以充军实。”(《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郎将在18个武官级别中位列第十五位,军中的中郎将低于将军以及偏将军、裨将军,略高于校尉。这个时候诸葛亮的职位明显低于关羽的荡冦将军,虽然是杂号的。一直到建安十六年(211),(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诸葛亮调到成都府进入刘备集团的圈子中了。军师将军的性质,仍然属于杂号将军,兵员足时有一万人马,这个称呼前面加了军师二字,说明诸?亮是军事上的参谋人员,但总归属于将官的级别了。这个时候关羽已经是总督荆州的军政方面大员,位在诸葛亮之上。?汉中称王排坐次前面已经说了,刘备汉中称王时,关羽仅为“前将军、假节钺。”诸葛亮这时的官职为:“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三国志.诸葛亮传》)汉末三国时期本来是不设丞相的,曹操废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改丞相,丞相?总?三?公?之?职?。?蜀?、?吴??跟?进?,?也?设?丞?相?。?诸葛亮接手张飞的“司隶校尉”一职,属于九卿之一,皇帝的绝对心腹,相当于明朝的锦衣卫指挥。如果以军事职务衡量,诸葛丞相首先行使的是以前三公之首一一太尉掌管中央军事的权力,换言之,蜀汉政权所有的军事力量由诸葛亮总督。即使当时的关羽尚在襄阳前线指挥作战,他也归诸葛亮指挥。至于法正,“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三国志.法正传》)尚书令是尚书台长官,掌管朝廷日常运行,直接向皇帝负责,相当于朝廷的秘书长,而护军将军则是掌管禁军,负责选拔武官,虽然与中领军一样的职务,但是低于中领军。所以蜀汉政权第二的位置轮不到法正,况且法正第二年就逝世了。“先主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巜三国志.张飞传》)张飞的职位虽然与关羽一样同为四方将军,但是,关羽是为首的前将军,所以地位稍稍低那么一点点。“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巜三国志.马超传》)张、马二人的地位不分上下,仅以东方为贵的原则,张飞排名前面一点。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取成都,“以云为翊武将军。”(《三国志.赵云传》)非常遗憾的获悉,刘备汉中称王时没有封赵云任何职务,而之前赵云在成都的将军封号属于杂号将军,统率的兵力可以达到一万人,不过,当时的蜀汉政权也没有几个人达到这个地位,这个称号也高于裨将军和偏将军。结束语通过关羽和诸葛亮在刘备汉中称王的官职对比,一身兼有三公之职的诸葛亮是蜀汉政权的第二号人物,没毛病!
213102022/5/8 10:44:57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明朝皇宫既已被李自成军攻破,崇祯帝又拒绝南迁,城破之后,皇宫里的妃嫔和宫女的下场之惨可想而知!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春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同时宣布东征明朝京师。自这一年二月开始,大顺军势如破竹,一路向东打到明朝京师,明朝诸关守将望风披靡,一攻即破,各城守军往往望风瓦解,到这一年的三月,大顺军已经打到昌平,用大炮炮轰西直门。崇祯帝为此时的京师防守,勉为其难地做了两项布置。一是派襄城伯李国桢总督京营,组织外城抵抗,等待勤王的人马进京勤王,结果等了半天,只等来了唐通的八千人马,吴三桂和左良玉迟迟不肯带兵前来。二是派太监王承恩和曹化淳,带领宫中宦官监督内城的城守,结果王承恩把京营的精锐人马全都调到了内城,外城全都是些老弱病残。问题是,此时崇祯帝无兵可用,无兵可用的原因是没有军饷。所以崇祯帝日常只干两件事,一是召集群臣商量对策,文武百官们除了要求让太子南迁,就是沉默,往往气得崇祯帝拂袖而去,崇祯帝甚至言道:“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尔!”二是号召群臣和宦官们捐款助饷,结果这些文武百官、王公大臣、皇亲贵戚、权阉大珰个个把自家的钱袋子捂得严严实实,不舍得拿出来。当时司礼监要求崇祯的岳父嘉定伯周奎,首先捐款,起个示范效应,结果周奎以穷为借口,只愿意拿出一万两。司礼监说必须要二万两,逼得急了,周奎竟然偷偷找到他的女儿周皇后,要周皇后出钱,周皇后没有办法,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出了五千两,就这五千两,周奎竟然还私藏了两千两。周奎既然没起到好的示范作用,其他的文武百官自然都不肯捐款,有的朝廷大官不知道是不是寒碜崇祯帝,竟然只拿出了一百两,拿出一百两的人是当时的内阁首辅魏藻德。崇祯皇帝手下的宦官个个富得流油,王永祚、曹化淳分别才拿出了三万、五万,太监里最富的是另一个大宦官王之心,才拿出一万两,其他的太监不想拿,就开始假惺惺的说要卖自己在皇宫外面的宅子,每个人宅子上都贴出大字“此房急卖。”还有的拿出自己珍藏的古玩字画去卖的,就是不肯交现钱。是这些人真的没钱吗?当然不是,他们只是不愿意拿出来而已。比如崇祯的岳父周奎,一直哭穷,结果李自成打进北京城以后,抄了周奎的家,抄出白银五十二万,珍币十万。比如王之心,城破之后,李自成军向王之心索要金钱,王之心竟然一下拿出了十五万。所以,崇祯帝费了半天劲,才只筹措了二十万两军饷,分给守城的每个士兵,每个士兵每日不过一百钱。因为没有军饷,守城的士兵没什么抵抗力,首先是外城的京营,当时不但吃不饱饭,军营中还遇到了瘟疫,最后他们一遇到闯军,跑的跑,投降的投降,外城的防守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京师内外城堞凡十五万四千有奇,京营兵疫,其精锐又太监选去,登陴羸弱五六万人、内阉数千人,守陴不充。无炊具,市饭为餐。饷久阙,仅人给百钱,无不解体。至于内城,更加不堪,外城的人马还有地方跑,内城的人马由于有宦官们监督,城门又紧闭,跑都跑不了,只能消极避战。外城失陷以后,襄城伯李国桢单人单马逃了回来,守内城的太监向李国桢抱怨,你搞得这是什么京营的精锐,全都躺在地上,用鞭子抽都抽不起来,你抽起了这个,那个又躺下了。内臣叩之,曰:“守军不用命,鞭一人起,一人复卧如故。”崇祯帝一听外城已被攻破,赶紧召见李国桢,商量对策,李国桢已无兵马,如何拿得出对策?崇祯帝无可奈何之下,要求皇宫里的宦官、侍卫、锦衣卫、内操兵,全都上城门去守城,结果这帮人一片哗然,很多人不肯去,说皇上给我们每个人发五百两银子,我们保证都上去,最终上去的只有几千人。内城的老百姓一听,皇帝穷到这个份上了,纷纷哭着捐款,有捐三百两的,有捐五百两的,全都交给了锦衣卫千户。正在此时,大顺军也攻打到了内城,并且向守城的官兵大声呼喊,快开城门,不开城门攻进去我们就要屠城了。这个时候了,崇祯帝还在给文武百官加官进爵,无非是想让他们给自己卖命,可惜,没有几个真卖命的。不久之后,太监曹化淳打开了彰义门,放李自成军进城,内城也被攻破。这天晚上,崇祯帝当然睡不着觉,一个太监跑来告诉崇祯帝,内城已经被打破了,崇祯帝问这个太监,守城的大军在哪里?李国桢在哪里?这个太监回答道,守城的大军已经被冲散了,皇上还是趁早跑吧。说完这个太监就跑了,崇祯帝再喊也没有回应。崇祯帝知道大势已去,便带着最贴身的太监巡视皇宫,他先来到南宫看了一圈,又跑到万岁山上,观望紫禁城外的情形,发现炮声和大火已经包围了这座皇宫,崇祯帝在万岁山上看了一阵子,回到了乾清宫。回乾清宫以后,崇祯帝终于面对现实安排后事了,大部分妃嫔被他用剑砍死。首先是,命成国公朱纯臣提督内外诸军事,辅佐东宫逃出紫禁城,南归也好,东躲西藏也罢,不能让太子死在这里。最终,崇祯让朱纯臣把太子、永王、定王分别送到外戚周、田两家。其次,崇祯帝把皇后和嫔妃都找来,让他们全都自己自谋出路,结果这些妃嫔都围着崇祯帝大哭。周皇后此时非常生气,对崇祯帝说道:“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然后周皇后抱着自己的三个孩子太子、永王、定王大声痛哭,等这三个孩子被送走以后,周皇后回到自己的寝宫,关上宫门,自缢而亡。也有说周皇后是崇祯赐死的,周皇后已经自缢身亡了,崇祯帝还让太监下旨令周皇后自杀。崇祯帝还有一个公主,当时只有十五岁,崇祯帝对她哀叹说,可惜你怎么生在我们家里了?崇祯帝左手用袖子掩盖着眼睛,右手提剑一剑把公主的左臂斩了下来,公主没有马上死去,崇祯帝还想再斩,可是自己握剑的右臂不断战栗,没有接着斩公主。后来尚衣监的大太监何新回到皇宫,发现公主断了一臂,躺在血泊中,他和宫女把公主救醒,将公主背出了皇宫,算是救了公主一命。尚衣监何新入宫,见长公主断肩仆地,与宫人救之而苏。公主曰:“父皇赐我死,我何敢偷生!”何新曰:“贼已将入,恐公主遭其辱,且至国丈府中避之。”乃负之出。皇后而下,后宫最贵者是袁贵妃,崇祯帝命袁贵妃自杀,袁贵妃无奈上吊自尽,结果绳子松了,袁贵妃没有死成,崇祯帝一看,一剑斩在袁贵妃肩上,补了一刀,最后袁贵妃仍然活了下来。满清入关以后,顺治帝给了袁贵妃一套宅子,让袁贵妃居住,袁贵妃可能是崇祯妃子里唯一的幸存者。至于崇祯帝其他妃子,在崇祯帝命令袁贵妃自杀之后,提剑一阵乱砍,全都砍死了。命袁贵妃自经,系绝,久之苏,上拔剑刃其肩。又刃所御妃嫔数人。崇祯帝处理完自己的儿子和妃子以后,换掉靴子,提着三眼枪,带着太监王承恩和几十个太监,骑马出了皇宫,这些太监也全都骑着马,手里全都提着斧子。当时崇祯帝托孤于成国公朱纯臣,于是带着这帮太监来到朱纯臣的家里,而朱纯臣正在坚守成化门,朱家的看门人竟然没让崇祯帝进入朱府,估计崇祯帝想让朱纯臣护卫自己逃跑。崇祯帝于是又带着这帮人跑到了安定门,谁知安定门关得太严了,没有打开,崇祯帝无奈又回到了皇宫,他来到前殿,敲响召集大臣的大钟,结果竟然没有一个大臣前来,崇祯帝彻底死心了。他带着王承恩再次来到万岁山,也就是今天的景山公园的景山,找到一个老歪脖子树上吊自尽了。崇祯帝死前,还留下了遗言:上披发,御蓝衣,跣左足,右朱履,衣前书曰:“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当时皇宫里的妃嫔,不只有崇祯的妃子,还有天启帝的妃子,这些太妃们,也有不少自缢而亡的,当然也有成功逃脱的。当时天启帝的懿安皇后张氏,还活着,当初就是他力主让崇祯继位的,所以崇祯对她很是尊敬。崇祯赐死自己的皇后时,也曾派人去赐死张皇后,结果当时太混乱,太监没去成。然后懿安皇后趁乱,换了衣服,裹了清布头巾,在宫女的带领下,也来到成国公朱纯臣的府邸,有可能是也没让进,最后懿安皇后也自缢身亡了。至于皇宫其他妃嫔,有的逃脱了,有的自杀了,还有的没逃掉,被李自成和他的手下霸占。比如,李自成进了皇宫以后,派人搜寻崇祯帝,没搜寻到,有的小太监说,可能藏到了王公大臣家里。然后李自成等人就抓到了大部分的妃嫔和宫女,给自己手下的大将们每人发了三十个。这里面可能有一些妃子和太妃,太妃们年纪也不大,毕竟天启帝死时才23岁。贼分宫嫔各三十人,牛金星、军师宋献策等亦各数十人。明朝皇宫宫女的下场前面说到明朝皇宫那些有身份地位的妃嫔,要么死了,要么被霸占了,也有一部分逃了,那么宫女们呢?李自成打进皇宫,崇祯帝都自身难保,自然不再管这些宫女们,于是这些宫女们有一部分都逃了,一部分自尽了,没逃掉的都被李自成和手下霸占玷污了。其中有个姓魏的宫女,看到李自成军杀进皇宫,于是大声疾呼,我们这些可怜的女人,必然会遭到贼人的玷污,大伙们快各自想办法逃脱吧。魏氏宫女说完,就跳进御河自尽了,很多宫女一看她跳河了,也跟着跳河,跟着她跳河的宫女有一二百人。“我辈必遭贼污,有志者早为计。”遂跃入御河死,顷间从死者一二百人。此外,有个姓费的小宫女,只有十六岁,比较机灵,她一开始跳井自杀,被李自成的军马用钩铙钩了上来,她自称是崇祯皇帝的长公主,李自成派太监辨认,发现不是,于是李自成把她赏给了一个姓罗的手下。费氏宫女对姓罗的说,我是皇族之女,如果你想跟我成好事,得选个良辰吉日,姓罗的一听很高兴,开始跟费氏宫女把酒言欢,喝得大醉,费氏宫女趁着姓罗的醉了,拿出私藏的匕首,一刀隔断了姓罗的脖子,杀死了他,然后自刎而死。李自成听后大惊,厚葬了她。至于那些被李自成大顺军霸占的宫女,很多都被李自成给掳走了。比如有个宫女窦美仪,就被李自成纳为了妃子。当时,吴三桂听说李自成杀了他的父亲,在山海关投靠了满清的多尔衮,李自成一听,率领大军去山海关大战,战败之后,回到北京,带着手下,把抢到的金银财宝和妇女,全都席卷而去。当时这些妇女得有成千上万的,其中自然包括皇宫里的妃嫔和宫女。李自成在前面跑,吴三桂在后面追,由于李自成带了很多辎重和妇女,每天只能走几十里,吴三桂很快就要追上他了,李自成无奈只能舍弃一部分。贼马骡俱重载,日行数十里,追兵至,尽弃其辎重妇女。自卢沟至固安百里,盔甲衣服盈路,贼兵散去者又数万。三桂徐收所弃,已逾数百万。等吴三桂追到定州的时候,竟然一下子夺了两千多妇女,可见李自成逃跑时裹挟的妇女之多,这两千多人里,很可能有许多明皇宫的宫女和妃嫔。又追破之于定州北,夺其妇女二千,获辎重无算,招降溃贼万余人。无论如何,明朝亡了以后,明朝宫女的下场非常之凄惨。不是自杀,就是逃跑,甚或被李自成大顺军霸占玷污。
760102022/5/8 8:57:49
错了!佟国维和明珠都是善终,只有索额图例外!但是,佟国维和康熙有一层特殊关系,这是明珠和索额图不能比的。接下来,我们看看三人不同的遭遇。1、明珠早年受重用,后来黯然病逝明珠,全名叫纳兰明珠,是女真大族叶赫那拉部统领的后代,爷爷极其彪悍,曾经和努尔哈赤干过仗,不过被打败了。明珠父亲的时候,建州女真太过强大,就此投降了。明珠的儿子很出众,名字叫纳兰容若,喜欢文学的人都很清楚,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就是出自纳兰容若之口。明珠娶的老婆也是一等一的女真大族家的闺女,是英亲王阿济格之女,论起辈分,康熙还得叫声“堂姑父”。因为,阿济格是康熙的爷爷皇太极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也是多尔衮的哥哥。可以这样说,明珠出身高贵,加上婚姻加持,于是乎,成了大清一等一的贵族。但是,在那个时代,不是说你的身世好就可以了,必须干出一定的业绩,才可以获得更多的欣赏。在明珠的一生中,辉煌是因为有几件事做得相当好。第一,治理黄河,功绩灿烂。明珠在1664年,29岁的时候,成为了内务部总管。这已经是正二品的高级官员了。1666年开始参与国政,不得不说,明珠的升职和孝庄关系还是很大,毕竟,当时的康熙还小。1668年,明珠参与了黄河治理,而且功绩不错。回来后,直接被封刑部尚书。33岁,已经成为了部级干部,这仕途一片金光灿灿啊!随着小皇帝康熙擒获了鳌拜,正是用人之际,在1672年,明珠成了兵部尚书。第二,支持平定三藩,康熙很认可。成了兵部尚书了,自然是要给康熙在军事上分忧。1673年,年轻的康熙计划平定三藩,明珠作为兵部尚书成了商量国事的最重要大臣。当时,朝廷里,对于“平定三藩”争议很大,索额图等人是坚决反对的,但明珠站队站得很好,坚决支持康熙平三藩。这事,康熙看得很清楚,对明珠高看几分。1674年,康熙让明珠担任了吏部尚书。谁都知道,这个位置油水太大了,掌管着天下官员的升迁,而且很有可能造成权倾朝野,极度腐败的情况。事实说明,明珠后来的黯淡,始于担任吏部尚书。第三,明珠支持收复台湾,而且对抵御沙俄很有主张。明珠在台湾收复上,非常同意施琅的建议,而且坚定地和康熙在一条战线上。后来,大清和俄国在尼布楚有了冲突,还是明珠辅佐康熙进行协调,而且参与了早期的谈判。谈判时,对待俄国人,明珠义正辞严:“我国向无侵犯尔国之处,尔国人却无故施放枪炮,杀我居雅克萨等地徒手虞人(即猎人),并屡次纳我逃人……”啥意思?我大清国并没有侵犯你们,你等无故开炮,杀我国人,并且还接纳我国逃过去的犯人。这不地道啊!总之,在明珠的前半生,因为旗帜鲜明地支持康熙的主张,获得了康熙的大力认可。当然,也有不足,因为权利太大,拉帮结派,和索额图等人斗得不亦乐乎,对朝廷非常不利。但是,聪明的康熙,对于明珠早期的贪墨等保持了容忍。可是,明珠终究犯了康熙的逆鳞。明珠一生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在“买官卖官”上,他仗着自己的权势,大肆买官卖官,这让康熙实在气愤。1687年,巡抚于成龙秘密上奏康熙:明珠和余国柱把官都卖完了!康熙就此事问了身边的高士奇:“为何没人上奏?”高士奇回答道:“谁不怕死啊!”就此,康熙调查和询问了一些人后,对明珠大失所望,想不到明珠的胆量大到这种程度,因此,在1688年,罢黜了纳兰明珠大学士。后来,康熙西征葛尔丹时,再次征召了明珠。但仅仅就用了这一次,从此,明珠一直没被重用。公元1708年,73岁的明珠病故了,康熙为此还派出了三阿哥去吊唁。这说明,明珠还算是善终,并没有受大苦。比起明珠,竞争对手索额图,就有点惨了。2、悲惨的索额图,做错了好几件大事索额图比明珠小一岁,老爹很厉害,就是名声赫赫的四大辅助大臣之一的索尼。索尼是个智者,但,智者的儿子,不见得也是智者。索额图比起老爹,就是个糊涂蛋。索额图的升迁比明珠次一点,1668年,明珠担任刑部尚书的时候,他是吏部侍郎。但是,1669年的擒获鳌拜,索额图是立了大功的。因此,早期的索额图就是康熙的心腹。我们看电视《鹿鼎记》可以看见索额图的身影,其实,索额图没有电视上那么无能,而且是一等侍卫,很有两下子的。鳌拜被擒获之后,索额图开始被重用,先后成为了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成为内阁之一。可见,康熙对其重视程度。1680年,索额图没有了大学士的头衔,一度提出辞职。康熙不准,并授予了议政大臣。很快,索额图的第一个大错误来了。1683年,索额图的弟弟心裕犯错了,不上班外出瞎逛,索额图处理很轻,罚了一年的俸禄;后来,弟弟法保游手好闲,不好好上班,索额图撤了弟弟的内大臣职务,这弟弟依然骑马射箭,不知收敛。鉴于此,康熙下令:革心裕銮仪使、佐领,仍袭一等伯,革法保一等公,革索额图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仍任佐领。也就是说,三兄弟被康熙一锅炖了,一起收拾了。其实,这只是个理由而已,康熙还是对于索额图和明珠的竞争,搞得乌烟瘴气,气愤不已,因此,才下了狠手。索额图是康熙执政早期的好帮手,因此,在1686年再次启用了索额图。看起来,索额图的命运比明珠好似的。但是,索额图最大的错误来了。索额图和太子胤扔关系不错,但是,这个关系非常敏感,实在不好拿捏。1702年,康熙南巡,派索额图去陪伴太子,辅佐太子。因为太子这一年实在不成器,表现很不如康熙的意,索额图受到牵连。再后来,康熙身边的高士奇对于索额图所做的种种过分行为,一一报给了康熙,把康熙气得七窍生烟。高士奇是谁?曾经是索额图家的“师爷兼家奴”,后来,成为了康熙身边的红人。人家已经红了,但是,到了索额图家,索额图还让人家跪着说话,这猖狂劲,康熙如何能忍?1703年5月,索额图因为太子之争,直接被幽禁于宗人府。可见,康熙真的是对索额图失望了。1703年9月,康熙下旨赐死索额图,那些索额图的同党们,或者被杀,或者拘禁,或者下课,或者流放,总之,索派的人,全被打翻了。索额图的两个儿子也被处死了。至于,索额图曾经的功绩,被康熙一一否定。一句话,索额图还是没有摆正位置,朋党众多,形成了一股力量,让康熙产生了巨大的不安全感,因此,索额图只有死路一条。而明珠,很多年不在任上了,也没有参与重要的“太子之争”,所以,没有索额图般凄惨。3、佟国维和康熙关系非同一般,善终佟国维,自然也是出自大族,是镶黄旗人,父亲是佟图赖,曾经跟随皇太极打天下,最高做到了太子太保的职位。佟国维和索额图、明珠一样,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生于1643年,比明珠和索额图小个七八岁。不过,佟国维有个非常显赫的身份,这是明珠和索额图不能比的,佟国维是康熙皇帝的亲舅舅。擒获鳌拜的时候,佟国维没立什么功劳,但是,在逮捕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时,佟国维是立了大功的。佟国维在1682年,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从此,佟国维成了非常重要的大臣。后来,康熙征讨葛尔丹的时候,佟国维紧紧跟随,立了不小的战功。按道理,靠着战功,佟国维就能够颐养千年了。没错,佟国维也是这么想的。1704年,61岁的佟国维“以生病为由”暂时辞去公职,顶着国公的头衔,开始享受老年生活了。谁知道,不安分的他,在康熙邀请下,后来重新入仕,开始发挥余热了。老了的佟国维,在关键时刻,还是做出了昏招,在1708年太子被废,佟国维为了给子孙后代争得一些政治资本,旗帜鲜明地支持八阿哥。要知道,康熙最讨厌的事就是“九子夺嫡”,对于八阿哥,更是不欣赏。如此,佟国维算是掉入泥坑了。康熙很干脆,舅舅,你还是回家养老吧,一顿训斥,让佟国维罢职回了家。从这以后,佟国维职位全无,门前冷落。1719年,佟国维病逝,享年76岁。在那个年代,算是高寿了。佟国维死后,康熙给这个亲舅舅树立了碑文,还派官员去吊唁。说明,佟国维还是很受康熙认可的,除了“立储”之事,再无其它龌龊。或许,康熙在1708年罢免了舅舅的官职,就是让其回家安心养老吧!而佟国维的亲侄子隆科多,还是被康熙、雍正重用。雍正上位后,对佟国维这个舅爷做了这么两件事:一是赠太傅,二是谥端纯。雍正还亲自写了“仁孝勤恪”,立在了佟国维墓前。纵观索额图、明珠和佟国维三人,都是康熙朝的重臣,但索额图比较悲惨,一是管理有大问题,二是没有很好处理太子与皇帝的关系,死时67岁;明珠,也算是善终,并没有被幽禁,最后,在73岁病逝;而对于佟国维,康熙也是没有下过狠手,一是佟国维是康熙的亲舅舅,二是佟国维整体上还是不错的,不像索额图和明珠,搞得朝廷乌烟瘴气。当然,佟国维的权力和帮派,也没有另外两人大,这也是原因之一。
236102022/5/7 2:05:19
和珅和沈万三都是有钱人毋庸置疑了,而且都位高权重,不过一个是做生意挣钱,一个是贪污受贿。按照当时沈万三的家产至少有20多亿的白银,根据物价的换算,至少价值7000亿左右的人民币,如果当时的沈万三在现在决定是全球第一首富,身价至少在7000亿以上。可以看出沈万三比和珅更有钱。---------------------------------------------------------------------------------------------------------------------------------------------------------------------------------------------------------------------------------------------------------------------------------------------------------------------------------------------------------------------------------------------------------------------------------------------------------------------------------------------------------------------------------------------------------------------------------------------------------------------------------------------------------------------------------------------------------------------------------------------------------------------------------------------------------------------------------------------------------------------------------------------------------------------------------------------------------------------------------------------------------------------------------
53102022/5/5 13:36:17
不要动不动就觉得自己比刘备高明,以刘备的经历和成就,绝不是织席贩履之辈可以达到的。派关羽镇守荆州一定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最佳选择。当然,一句“大意失荆州”已经说明了关羽守荆州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说明派他守荆州就是错的。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就知道即使是我们现代人去守,恐怕依然要步关羽的后尘。先说此时的刘备,亲帅大军与曹操争夺汉中之地,黄忠在定军山斩了夏侯渊。夏侯渊是谁,他可是在平定西凉和官渡之战都有卓越表现的人,是曹操最信任的将领之一。夏侯渊一死,蜀军士气大曾,拿下汉中,刘备在汉中称王。再说关羽自己,围了襄阳、樊城,斩庞德,降于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于禁可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急得曹操差点儿迁都。幸好有曹仁坚守樊城,不然后面可能都没曹魏什么戏了。在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激战正酣的时候,孙权方面除了一波又一波的换人,基本没什么建树。鲁肃死了,吕蒙病了,一个不出名的陆逊镇守陆口,与关羽对峙。当然这里面有吕蒙的阴谋。但是在那个情报不发达的年代,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稍微有点进取心的青年都会赌一赌,不想建立一番功业是不可能的。荆州名义上是借的,曹操想夺,孙权想要,三方和谐永远不可能。如果想守住荆州,就需要一个打的起,赖的住的人。两面开战,分分钟就没了,所以面对曹操方面,必须能打。而面对孙权方面,必须得耍赖。在刘备集团具备这样素质的人,只有关二哥,找不出别人。而关羽丢失荆州,真的只是大意了。
207102022/5/5 13:36:04
黄河的每次改道,都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新中国建立起来以后,黄河还没有一次大灾难。题主是啥意思?难道是嫌中国????的灾难少了?
14292022/5/5 13:35:58
安徽曾经的省城在安庆,在清朝属于“长江五虎”之一,与上海、南京等并称,但之后挪到了江淮之间的合肥,直到现在。许多人觉得省城在合肥不好,如果放在沿江的芜湖会有前途的多。在长江沿线,有不少省区的省会都是沿江城市,这几乎成为了一个惯例,但是安徽却并没有这么做,事实真是如此么?那么安徽为什么没把省城放在芜湖而放在合肥呢?沿江省区市,省府未必沿江长江流域共有十二个省区市,即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与上海,除此之外,长江还有支流延展到陕西、福建、广西、浙江等地区。在这十二个省市当中,真正省府在长江干流沿岸的,只有重庆、湖北与江苏。像是青海、西藏与云南不用说,长江流域几乎都在边缘地区,而四川的成都、湖南的长沙与江西的南昌,都位于长江支流沿岸,而非长江干流沿岸。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大部分长江流域省份的省城,其实都没在长江干流沿岸,安徽的合肥虽然不沿江,但其在巢湖旁边,通常属于长江水系的支脉。沿江的安庆,迅速没落清朝时期,将江南省一分为二,也就是江苏与安徽,但是这两个省在建立之初有点问题,安徽的省会虽然放在了安庆府,但是其布政使司却留在了江宁府。而且安庆府这个地方,与省内其他地区的联系十分不便,清朝也想着换地方。从雍正时期开始,就考虑将安徽的省城挪走,而备选的就是徽州、太平府与庐州府。徽州虽然富有,但交通不便地处深山,太平府与江宁府靠得太近,容易让安徽失去自主性,而庐州府因为都是平原,军事上易攻难守,在古代实在不适合作为地区的首府。于是安徽的省会很长时间内,都是放在安庆的,直到太平天国时期,安庆被太平军攻陷,安徽巡抚挪去了庐州府的合肥县办公,合肥短暂成为省城。可是合肥全都是平原,实在不安全,因此太平军被平之后,安徽巡抚再次挪回了安庆。晚清时代的安庆,因为洋务运动也曾兴盛一时,安庆内军械所也是成为国内第一家近代化军工企业,但是好景不长,清末与北洋时代战火纷飞,安庆急剧衰落。抗战时期,安庆几乎被夷为平地,而且安庆这个地方周围都是山区,与皖南沿江各地联系倒还算方便,但是与皖南山区、皖北等地联系都很不便,是不适合做省城的。后起之秀,错失良机的芜湖芜湖这座城市的历史并不算悠久,因为古代芜湖这片地区的中心,并不在今天的芜湖,而是在当涂等地,清朝设有太平府,治所就在当涂。直到晚清,随着列强入侵,芜湖成为了当时通商的主要港口之一,工商业迅速发展。那时候安徽的主要崛起的城市,除了北方军阀控制的蚌埠,就是南方因为商业繁荣起来的芜湖港了,这里鼎盛时期成为中国第五大对外贸易港口。从这个方面来说,芜湖的确是很有机会成为安徽的省城,只可惜抗战时期芜湖受到日军的大规模攻占破坏,几乎毁于一旦,战后自然不适合作为省城。因为抗战的影响,安徽内部主要的几个大城市在当时基本都被毁掉,包括以前的老省城安庆还有新崛起的芜湖,相较之下,合肥的优势突显。虽然合肥的规模很小,但是保存比较完好,新建一座省城比重建一座容易的多。于是乎战后安徽的省城就直接挪到了合肥,而解放初期,安徽分成皖北与皖南两个行署,皖北中心在合肥,皖南的在芜湖,但当时局势不稳,位于江南的芜湖也不安全。综合考虑之下,最终决定将安徽的省城放在合肥,直到现在仍旧如此,后来的芜湖虽然恢复生机发展了起来,但机会已错过,安徽的省城就此确定在了中心位置的合肥。即便很多人对于合肥有所不满,但是并没有十全十美的城市,综合考虑来说,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已经算是非常好的了,至少比较均衡。安徽南边都是山区,北方多平原,完全是迥异的文化地域,不管省城在皖北还是皖南,都不会让另一方有归属感与满意感,而且还容易造成不便。合肥位于江淮之间,在安徽的正中心,对于其他地方来说是最均衡的省城。芜湖虽然也很好,但是芜湖实在靠近南京,而且芜湖对于皖北人来说也没什么感情,同样会引起很多的争论,所以说,安徽的省城不放在沿江的芜湖,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344102022/5/5 0:19:34
广州将军是驻防旗将军除了盛京将军伊犁将军还有杭州将军福州将军荆州将军成都将军江宁将军西安将军兰州将军只是满洲在各主要城市满蒙军民驻防满城的主官~高级主官!虽然和粤海关监督都有向皇帝密奏的使命,但远不如两广总督更有封疆大吏的权威!至于王爷清代的王爷没有旨意是不能出京的,至于僧格林沁几度带兵出征担任钦差大臣可他确实没去过广州!当然广州将军进京述职有可能带着“广货礼物”给王爷请安!清朝灭亡后广州和汉口的旗人自尽的很多,但老百姓不知道他们其实是蒙古人!
772022/5/3 10:28:02
吉林历史名人众多,推荐其中的几位,共同欣赏!——朱德海——朱德海(1911—1972),吉林和龙人,朝鲜族。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第一书记、州长、州政协主席,延边军分区第一政委。——赵南起——赵南起(1922—2018),吉林永吉县人,朝鲜族。解放军上将。曾任总后勤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居英——刘居英(1917—2015),吉林长春人。开国少将。曾任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海军政治部主任。铁道兵副司令员。——南仁东——南仁东(1945—2017),吉林辽源人,满族。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陆平——陆平(1914—2002),吉林长春人,原名刘志贤。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七机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彭桓武——彭桓武(1915—2007),吉林长春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获“两弹一星功勋”国家荣誉称号。——关山复——关山复(1915—2010),吉林伊通县人。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统战部副部长,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东北局宣传部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秘书长、副检察长。——李永泰——李永泰(1929—2015),吉林通化县人,空军中将。曾任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
2762022/5/2 17:08:42
朱元璋姓朱,朱自然也是明朝的国姓,那么百姓们平时所养的过年所杀的猪,自然也就不太合道理,难不成百姓们天天杀猪,就是要杀朱元璋自己吗?可猪这个东西没法避讳,家家户户都有,朱元璋总不可能把每头猪都杀光。于是朱元璋想了很久根据猪的形象给猪改了个名字,一开始叫猪肥肥,听起来还挺可爱的。后来太不雅观无法入官方史书,于是猪又改名为“豕”。
82102022/5/2 17:08:26
李清照,46岁死了丈夫,49岁再嫁渣男。不仅被骗财骗色,还差点被家暴致死,50岁被逼离婚,还被投进大狱,一生无儿无女,72岁悲苦交加,在病痛中死去。提起李清照,我们总会联想到她“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无忧少女时光;也会联想到她“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恩爱夫妻生活。可以说,李清照的前半生拿到了最好的剧本,她出生于名门望族、家学渊源深厚、自小饱读诗书,身在闺阁时就才名远播。到了二八年纪,又颇受上天眷顾,遇到了门当户对、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李清照刚嫁给赵明诚的时候,他还是个太学生,虽然俸禄不高,但两人依然愿意倾尽家资,买回金石碑刻,一起在灯下鉴赏、把玩,夫唱妇随何其有趣!然而,这样幸福美满的生活,随着北宋的灭亡、赵明诚的去世,戛然而止了。李清照的人生也正式进入下半段。按照古人的寿命,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李清照的晚年从哪开始算呢?结合李清照一生的际遇来看,从1129年,丈夫赵明诚去世,李清照的心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晚年生活就开始了。虽然此时的她,只有46岁。在这之后的26年里,李清照是怎么度过的呢?李清照前半生过得有多顺遂,下半生过得就有多坎坷。1、大病缠身,险些丧命1129年6月,赵明诚告别妻子到湖州上任,一路上奔波劳苦,两个月后,他刚到建康,就患病不起了。李清照得知消息,急忙从池阳出发,却只赶上见他最后一面。8月18日,年仅49岁的赵明诚骤然离世,李清照痛不欲生,随即大病一场,竟至“仅存喘息”。在这之后,李清照就留下了病根,时重时轻。在第二段婚姻结束后,李清照在给友人的信中就提到:“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蚁不分,灰钉已具。”也就是说,她的病已经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家人把封棺材的泥灰和铁钉都准备好了。可见,晚年的李清照已经成了一个病秧子。2、倾尽全力,保护赵明诚留下的金石字画赵明诚临终前,曾嘱托李清照,若遇到战乱,“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次卷轴,次古器,独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在赵明诚的心里,他的这些古玩,特别是祭祀用品,是要与人俱存亡的!李清照虽心有戚戚,却决定完成丈夫的遗愿。然而,一个人越是对某件事物在意,越是容易失去。当时时局不定,北宋灭亡,金兵大举南下,到处都是逃亡的难民。李清照上无强势的父兄庇佑,下无儿女子孙相伴,单单一个弱女子,能保住自家性命已属不易,又有何力量保护那么多的古玩呢?兵荒马乱中,李清照只得独自押解着这些宝贝东躲西藏,尽管如此,这些宝贝还是难逃遗失、焚烧、偷窃、变卖等噩运。等她千辛万苦抵达临安时,她和赵明诚穷尽一生心血收集的金石字画,已经所剩无几了。3、二婚嫁给张汝舟,惨遭家暴1132年,整天疲于奔命、居无定所的生活,让李清照陷入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压力中,就在这个时候,李清照的生命中出现了一个主动示好的男人——张汝舟。张汝舟虽是进士出身,却官阶不高,只是监诸军审计司的一名小吏,在遇到李清照之后,他顿时对这个年近五旬的老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托媒婆前去求亲。已走投无路的李清照,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再嫁给了张汝舟。可张汝舟看上的根本就不是李清照这个人,而是传闻中李清照拥有的“巨额财宝”,特别是那些珍贵的古玩字画。二人成亲之后才发现,都被对方“骗了”。张汝舟既不是救人于水火的翩翩君子,李清照也没有巨额财宝。意识到发财梦落空的张汝舟,立即原形毕露,开始对李清照拳脚相加。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妻子快点死去,好霸占她所剩无几的珍宝古玩。然而,李清照毕竟出身名门、见过世面,她宁愿选择离婚,也不会让张汝舟小人得志的。可在宋代,女子想要离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大宋《刑统》规定:“妻告夫,虽属实,仍须徒刑 二年”。也就是说,妻子想要离婚,必须在丈夫犯有过错的前提下,而且不管结果怎样,都要先坐两年的牢!比起生不如死的婚姻,李清照不惧坐牢。而且她已掌握了张汝舟犯罪的证据——张汝舟为了获得“进士出身”,早年曾在科考上作弊。最后,李清照得以从这段婚姻中脱身,同时,她也失去了自由,被投进了大狱。好在李清照在朝中还有一些故交旧友,他们听闻李清照的遭遇,纷纷伸手援助,李清照在大牢里只待了9天就被放出来了。事后,李清照给翰林学士綦崇礼写了一封答谢信——《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在信中,李清照详细讲述了自己这段不堪的婚姻:“ 视听才分,实难共处,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身既怀臭之可嫌,惟求脱去;彼素抱璧之将往,决欲杀之。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肋,难胜石勒之拳。局天扣地,敢效谈娘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要不是李清照“及时止损”和一众故交的相助,一代才女怕是要毁在张汝舟这个小人手里了!4、寄情诗词、追忆往昔、排解愁苦之情清代文学家赵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一个国家遭遇战乱是非常不幸的,但这时往往能激发出诗人的创作热情。很多不朽的名篇就是在国破家亡的境遇下,写出来的。一代才女李清照,也是如此。新婚时期的李清照,笔下的诗是甜蜜的、哀怨的,充满了女性独有的柔美和细腻;晚年的李清照,笔下的诗是悲怆的、凄凉的、雄浑的,处处可见她对人生、对命运别样的感悟。和张汝舟离婚后,李清照又过上了形单影只的生活。一个深秋的傍晚,李清照手拿酒杯、靠窗而立,看着连绵不断的秋雨和满地的黄花,她不禁愁肠满怀、苦不自胜,于是提笔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几十年后,文学素养极高的罗大经初读到这首诗,顿时敬佩不已:“起头折叠十四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明代文学家茅暎也对此赞不绝口:“情景婉绝,真是绝唱。后人效颦,便觉得不妥。”然而,被誉为“婉约派词宗”的李清照,绝不是一个只会写儿女情长的闺阁妇女,她有情有义、心中时刻装着家国天下。1129年,当她和丈夫赵明诚来到乌江时,想起西楚霸王项羽当年的盛勇,当场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绝唱!羞得赵明诚差点没找地缝钻进去!追忆往昔岁月、回想故土山河,李清照又不禁发出了:“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的悲壮感慨。这样的李清照,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建妇女中,显得是那么的可爱和可敬!5、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皇室活动如果你认为李清照的晚年生活只剩下穷困和悲苦,那就大错特错了。李清照既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和张汝舟离婚,就说明她不是一个逆来顺受、任由命运宰割的老妇人。实际上,李清照的晚年生活还是相当丰富多彩的。李清照晚年定居临安后,不仅经常和友人聚会,还时常参加皇室活动,每到立春、端午、中秋等节日,李清照就会写颂诗送进宫里,以供皇帝和皇妃们消遣娱乐。在李清照的词《永遇乐·元宵》中,她写到:“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意思是,在元宵佳节这一天,平日一起喝酒品诗的好友,驾着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参加宴会,虽然最后李清照拒绝了,但从侧面我们也能看出,李清照在临安是有朋友的,而且他们经常相聚。此外,李清照一直有自己的爱好。她的爱好除了写词外,还喜欢玩”打马“,也就是赌博。她喜欢到哪种程度呢?用她自己的话说:“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只要一开始玩,就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到了临安之后,她还专门让子侄画了打马游戏图。一个温婉的才女,一个痴迷的赌徒,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形象,让人很难归拢到李清照一人身上。然而,李清照晚年的“精彩”远不止这些。后来,李清照专为赵明诚留下的《金石录》写了一篇序——《金石录后序》。在序中,她提到了这样一段话:“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矣!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一路跌跌撞撞、得失散聚,晚年的李清照已经全部看开了、放下了,福祸本相依,又有什么值得说的呢!这个老妇人的心胸是何其豁达啊!由此可见,晚年的李清照在经历了重重灾难之后,不仅没有沉沦,还保持着较高的名望,在上流社会颇受关注,并不像一些文人记载的那样,只过着漂泊乡里、无家可归、穷困孤苦的生活。为什么李清照的晚年会被人认为“过得很凄惨”呢?我想,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李清照晚年确实遭遇了种种不幸,国破家亡、丈夫早逝、无儿无女、流离失所、收藏珍品损失、疾病缠身……这桩桩件件,都足以摧毁一个人生存的意志,何况李清照原本还是一个不为生计发愁的名门贵妇!生活境遇的巨大落差,给了李清照足够的消沉理由,可她并没有被命运打败,而是不断苦中作乐,活出了自己的精彩。第二,一些文人出于“报复”心理,故意抹黑。为什么这些文人要抹黑李清照呢?我想,根源主要在于李清照的“离经叛道”。在宋代,程朱理学盛极一时,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寡妇再嫁,无异于自毁贞洁,是会遭人唾骂的!而李清照不仅敢再嫁,还敢状告丈夫、主动提出离婚!这样的行为,让那些固守封建礼教的迂腐文人怎么接受得了!于是,李清照的晚年被写得凄惨不堪,好像唯有如此,才是对这个“不忠”寡妇的报应。总结:1155年,72岁的李清照在一遍遍的追忆中,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她的一生,正如泰戈尔在诗中写的:“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李清照的人生际遇,让人不禁想起700多年后,另一个才女张爱玲。同样出身名门、同样身负盛名、同样敢爱敢恨、同样漂泊异乡、同样悲苦半生,俩人的人生何其相似!只是李清照的命运深受时局、政治的影响,半点由不得她做主,而张爱玲的命运却大多来源于自己孤傲冷僻的性格。李清照早年无忧,中年彷徨,晚年坚强,与很多逆来顺受的封建女子相比,她的一生,已经非常精彩了了!
381102022/5/2 17:08:15
2022陕西新晋女首富:郑翔玲1964年出生,陕西绥德人,现居住香港,现任正大制药集团总裁、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董事会副主席 ,正大百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董事长。2022年郑翔玲以64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2胡润百富榜》陕西省女首富宝座!
95102022/5/1 22:57:29
看了多个答案,都说关公不行,最多撑不过50个回合。依我看,未必。关羽所以能为五虎上将之首,绝非徒有虚名。古代文官能混日子,武将一定是实打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因为你的虚假,只会让你死的快。关羽和吕布没有单独交过手,不管如何,三英战吕布,吕布败了。曹操绝对是三国中的枭雄,他所以对关羽上马金、下马银,除了关羽的人品外,就是他的帅才,他的武功。否则,以曹操的为人,他对关羽不会正眼相看。三英战吕布,关羽所以没有第一个挑战吕布,与他的性格有关,与他的细心有关。吕布武功盖世、名气之大,三国武将人人皆知。关羽不出来挑战吕布,是在观察吕布本领,是在寻找吕布破绽。好多人从武器、战马去判断关羽与吕布单挑的结果,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俩强相遇,勇者胜。两人交手,看谁的势气足,谁的心里强大。吕布和关羽都属于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之人,两人彼此彼此。但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就吕布和关羽二人比较,吕布名气大,本领高,吕布在明处,关羽默默无闻,在暗中,吕布对关羽了解不多,关羽对吕布则了解多一些,两人交手,关羽打的是有准备仗,吕布则是无准备,从这个意义说,关羽胜算略大。当然,古代武将,马是决定胜利的一个重要筹码。吕布赤兔马,无人能比,从这个方面说,关羽吃亏。所以,如果两人真正交手,一定是好戏连连,高潮迭起,谁也不能在前五十个回合取胜。只有到八十回合后,比人的耐力,关羽比吕布年轻一些,气力不逊,但是比马的耐力,一定下风,两人过招的结果,即使吕布取胜,也是拼劲全力,战到最后。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关羽是蜀国五虎之首,两人都有真本事,都不是吃素之人。至于谁能取胜,看天时地利、看当时战争的发展方向,看他们的个人心里素质。
197102022/5/1 20:24:57
人体质应该看生活环境,而不是看什么族。
45102022/5/1 20:24:54
【回答】不大。岳飛就是岳飞,不论他武功多高,人缘多好,都没用。因为,他没有帝王之术,也没有帝王思想。只能成为将军或元帅,不会造反,也成不了帝王。
97102022/5/1 20:24:50
小编出这个题目的用意何在?这个人肯定是朱元璋!但你知道吗?中国的战略性错误,就是从明朝开始的,明朝皇帝的错误选择,使中国落后了五百年,清代12个皇帝拼死努力都无济于事。
17102022/5/1 20:24:47
前几天,高铁路过(图二,其他都是昨天随手拍的其他地方[破涕为笑]),恍惚发现“义渠古国”,顺手拍了又查了网络。原来这个义渠古国,就是《芈月传》中的义渠戎国,是远古时期游牧民族的一支,周文王末年建立国家,历史悠久,长达八百多年,一度成为诸戎中最强大的一支,并且是华夏诸国所攘灭的最后一支戎族。其遗址,有多种说法:《庆阳府志》说:“在宁州西北五十里。”而《甘肃新通志》、新编《宁县志》等则说“在宁州西一里庙嘴坪”(也是图中位置,即宁县。近几年,说法更多。一说在今宁县焦村乡西沟村;一说在今庆城县;一说在宁县瓦斜乡;一说在西峰附近;又有人据1958年合水县固城乡出土一“古义渠”三字的界石,说在固城乡的古城。这些,都是历史。至今,都是中华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一分子。新时代,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努力奋斗,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谓之“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162022/5/1 20:24:45
不能。其一,清政府的关键是统治者的腐败,你有好东西,不用也没办法。参考北洋水师经费被挪用。其二,工业革命是阶级的颠覆,这个是会被统治阶级疯狂压制,被地主阶级扼杀的。其三,我爱发明的那些人,他们的产品大多数在清朝都造不出来。一个没有电脑,没有电,没有机床的年代。什么零件都买不到,都要自己造,多少产品还能做出来。其四,我爱发明之中大多数发明是根据现在人生活的东西,在清朝用不上。大多数发明都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清朝缺的是可以提升国力的。大多数不适用。
122022/5/1 20:24:42